簡述:
廣州日報 2018年01月09日 記者 肖桂來 田第潘 陳憂子 玲姨今年八十多歲,獨自住在南亭村西社大街的一間小平房里。 番禺區小谷圍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陳姑娘正在陪玲姨聊天。
廣州日報 2018年01月09日 記者 肖桂來 田第潘 陳憂子
玲姨今年八十多歲,獨自住在南亭村西社大街的一間小平房里。
番禺區小谷圍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陳姑娘正在陪玲姨聊天。
玲姨當年自梳時戴的紅繩
“自梳女”,是指女性把頭發像已婚婦女一樣盤起,以示終身不嫁、獨身終老,自梳女產生于清朝后期,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獨有的特殊群體。目前,番禺區小谷圍街南亭村尚有13名自梳女,均已八十以上高齡,有的已近百歲,多為獨居孤寡長者。由于歷史原因,分布在珠三角仍在世的自梳女為數不多,她們算是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。
隨著年齡增長,和眾多特殊長者一樣,“自梳女”在身體、心理和居住環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需求,需要社會關注和關懷。針對此情況,番禺區小谷圍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發起“情暖暮年·傳承友愛”自梳女等特殊長者服務項目。
這些自梳女有怎樣的故事?社工們又是怎樣幫助她們的?近日,記者深入采訪。
小谷圍小島上有最后一批自梳女
番禺區小谷圍街南亭村渡口不遠處有一個小島,被人們稱為“海心崗”,島上有一塊“梳起石”。據傳,新中國成立前南亭村的“自梳女”會乘船登島,在姐妹的幫助下完成“梳起”儀式。梳起唔嫁,矢志一生。
如今,小谷圍街南亭村還生活著13名自梳女,她們的平均年齡超過了八十六歲,有的已近百歲,是國內最后一批自梳女。近日,記者跟隨社工陳錦芳探訪了自梳女?! ?/span>
故事1:她種地打工幫襯家里 老來常去大學城鍛煉
玲姨今年八十多歲,是一名自梳女,獨居在南亭村西社大街的一間小平房里。近日,記者跟隨陳錦芳來探訪玲姨。穿過小巷,兜兜轉轉進了平房,只見屋里有一臺老電視機、兩張靠背椅、幾張小板凳,干凈又整潔。
玲姨身形清瘦,精神矍鑠,正打算煮晚飯,她指著靠背椅讓社工坐?!斑@椅子自我小時候就有了,后來壞了,我不舍得扔,修修又拿來坐?!币巫邮橇嵋痰墓霉迷谙愀圩黾夜r買回的,姑姑也是自梳女,一晃這椅子已陪伴她七八十年。
玲姨十幾歲時,父親因病過世,母親又不會耕地,家里弟弟、妹妹還小,這些遭遇讓她堅定了自梳的想法。玲姨說,父母不支持她自梳,父親去世前一直叮囑她要嫁人,母親在她自梳后還試著找人替她說媒。然而,從決定自梳的那一天起,這輩子她就從未想過要結婚。
一直扎根南亭村,玲姨種了五十多年地。60多歲時,玲姨到手袋廠打工,做了五六年后,她又回村幫人串了四年珠子,“一元串一包,看不清,就要戴眼鏡。視力越來越差勁,就辭了這份工?!绷嵋逃眯燎趧谧鲙鸵r家庭,帶大了弟弟妹妹,還幫弟弟建了新房,后來弟弟妹妹都結了婚,分了家。
“大的小的都結婚了,我不和別人一起吃?!?000年初,小谷圍建起了大學城,玲姨每個月都領退休金,她再也不用打工賺錢了。如今,玲姨對生活很滿足,“政府給所有村民買了社保、醫保,生活一點不愁?!爆F在,玲姨愛煮飯,“買瘦肉,吃大魚”。此外,她還很喜歡運動,常到廣東工業大學體育館去鍛煉,有時覺得腿腳酸痛,她就會去吊單杠、雙杠?! ?/span>
故事2:姐妹為家梳起年少芳華 今和侄子一家相互照應
玲姨家附近有一棟臨街三層小樓,年近80歲的關姨與同為自梳女的阿姐在這里住了幾十年。當年,關姨是在阿姐的帶領下成了自梳女。
據說,由年長的自梳女帶去“海心崗”梳起,是南亭關氏自梳女特有的儀式。據關姨介紹,阿姐小時身體不好,父母擔心她出嫁后會受累,因而阿姐選擇了自梳。關姨則因家中勞力不足也成了自梳女?!皬男¢_始,就照顧兩個弟弟,那時候什么都沒有,我照顧到他們娶老婆?!?/span>
關姨姐妹在村里檔口賣了十幾年菜,關姨能聽懂些普通話,講起來有點艱難。關姨很有生意頭腦,她曾有四輛貨車,“一輛7噸、一輛5噸、一輛4噸、一輛半噸”。過去,貨車會到魚珠載木頭,到外地批發市場接貨,還會把當地種的節瓜拉到中山、珠海去賣。以前南亭村家家都耕地,每天早上關姨也會收一些洋蔥、姜,拿到檔口賣。